临沂朴园小学
中文域名:临沂朴园小学.公益

“学生活知识、练生存技能、悟生命意义”——临沂朴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课程活动

2022-05-06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临沂朴园小学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体系,分年级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临沂朴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贯彻育人导向,突出生活、生命、社会三重价值,劳动之个人,劳动之校园,劳动之家庭,劳动之社区,劳动之社会:低年级意在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高年级重在体会劳动光荣,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一年级 家务体验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劳动之个人)

一年级开展“家务体验劳动”主题课程,通过家务体验劳动,习得基本生活劳动技能。设置“自我管理我最棒”“我是穿戴小能手”“我是整理小行家”三个版块。劳动之家庭:会分类整理书籍、衣物、储物间,饭后主动收拾碗筷;在家参与烹饪,协助父母做饭。帮父母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学会独立洗澡,能主动换洗床单和被套、洗晒衣物、会切蔬菜瓜果

 



 





 

      

 

 

 

二年级 环保服务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劳动之校园)



二年级开展“环保服务劳动”主题课程。分为“环保初接触”“垃圾分类与回收”“变废为宝”三个版块。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拾,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低碳生活,减少污染产生。 各班级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个学科融合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欣赏、热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年级“厨艺实践劳动”主题课程(劳动之家庭)

 三年级开展“厨艺实践劳动”主题课程。按照“凉拌类”“面点类”“烘焙类”“小炒类”四个类型开展,请教家长,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做“金牌家长厨师”,亲历烹饪制作过程,做到知行合一。家校一体教育,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增进家校联动。



 

 

 

 

 





 

 

 

 

 



 









 

 

 

 

四年级“园林园艺劳动”主题课程(劳动之社区)

四年级开展“园林园艺劳动”主题课程。设置“社区植物我认识”“我是社区小园丁”“美丽花园我会造”三个版块。会主动维护社区内的花圃,做好清洁维持工作,真正成为社区小主人、小园丁,让“社区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理念深深刻在心中。

 

 



 

 



 





 



 

 



 

五年级“农业生产劳动”主题课程(劳动之社会)

五年级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主题课程。课程分为“传统农业种植知多少”“现代农业种植齐体验”“未来农业种植我参与”三个部分,通过查找相关知识,制作简报,根据居家地理位置,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学生们对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形成初步感知。





 





 



 



 

六年级“工匠生产劳动”主题课程(劳动之创造)

六年级开展“工匠生产劳动”主题课程。了解陶瓷冶炼技术,开设泥塑等手工创作课程,利用家中橡皮泥等,制作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锻炼长时间雕琢作业的耐心和专注力。

 

 

 

 





 

 

 

 

 

 

 

 



 



 

 

 





 





 

 



 

 

 

学校设计“朴雅-朴和少年之劳动章”,设立“劳动光荣奖”“劳动之星”“劳动先进奖”“劳动创造奖”等奖项。每学期期末,学校也会有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表彰,颁发劳动技能证书。各年级通过充分联动“自评—互评—他评(教师、家长、社区)”开展多元评价,班主任老师注意过程性积累和评价,学生们的劳动表现要体现在成长印记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中,各班级根据不同年级劳动课程安排,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表彰大会、劳动展演等活动,让劳动教育发挥长期效应。通过“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能力的获取、劳动成果的获得”四个维度构筑体系,实现“利用劳动教育评价撬动五育融合”,进行班级内成果分享和评价。

 



 

 

 

 



 

附:

临沂朴园小学“劳动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朴和少年之劳动章(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校园、家庭、社会等各类劳动、环保志愿活动。)

1.劳动之个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拾,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低碳生活,减少污染产生。

 2.劳动之校园:爱护公物,爱护校园环境,不进绿化地,不损毁花木。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卫生打扫、班级值日及环保行动等。

3.劳动之家庭:会分类整理书籍、衣物、教室储物间,在校无语就餐、饭后主动收拾碗筷;在家参与烹饪,协助父母做饭。帮父母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学会独立洗澡,能主动换洗床单和被套、洗晒衣物、会切蔬菜瓜果。    

4.劳动之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环保事业,了解并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号召身边人群关注“环保问题”,学习科学知识,助力环保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