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朴园小学
中文域名:临沂朴园小学.公益

我校数学老师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研讨活动中做展示交流

2022-07-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引领教研人员和一线老师开展研究,在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的精心组织下,2022712日,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与学习方式变革”顺利举行。

我校数学老师刘树霞、王冲做展示交流,将典型的经验分享给全省的数学老师,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与此次会议。

临沂朴园小学的育人目标是:人品善正,学养博厚,气质高雅,言行谦和。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王冲老师从学校介绍和数学学科开展的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介绍了临沂朴园小数团队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数学实践活动全面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让学生在讲、画、算、试等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促进了核心素养的生长。

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予了学生展示的舞台、锻炼了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但是它的“非常态课”属性使得这些好处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惠及到特定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提升自己,经过朴园数学团队不断的深入思考,那就是将活动引入常态课,突破学科禁锢、改革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应用知识层面转化到理解知识层面上来,让数学实践活动走进学科内部,让活动在课堂上开花,让学习走向深入,为此我校在各个年级组开展深入学科内部的数学实践活动。

刘树霞老师就六年级组开展的学科内实践活动进行了经验分享。他们年级组采用的是“四步法”:

第一步,“师生共赴”,也就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思考、一起准备,一起奔赴“知识的海洋”。

第二步“学建同频”,也就是实施阶段。我们知道知识的学习分为学习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还要将这些内容与头脑中旧的知识产生联系建立网络,只有学习新知和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发生,达到同频共振,学生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

第三步是“研学一体”,即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要将课内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经历抽象知识具体化,具体实践抽象化的过程,用数学家的眼光研究学习,实现知识网络一体化。

最后一个阶段是“复盘提升”,师生谈收获。就是通过多次的回顾和反思进行总结提升。

刘树霞老师借助他们年级组研究的的大单元《比》,详细了介绍了每一步他们年级组是如何做的,通过一境串始终”和“历史再现”的问题串模式创新课堂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和比例尺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和认同感。在老师精心布置的研学套餐下,学生带着新知识和研学任务回归生活,重新审视生活,观察生活、解读生活,经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和学习之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扎实的知识网络。

我校非常重视此次省里组织的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与学习方式变革”活动,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在线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不论是学科内还是学科间数学实践活动,学校希望借由这样的活动,将课上课下相贯通,学科内外想融通,年级班级相勾连,形成了多维度,一体化,网络式的综合活动体系,真正将学生的学习与经验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训练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打破数学枯燥乏味的固有弊端。

相信在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市教科院于江美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的数学团队定会每天一点超越,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