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朴园小学教师分层培养制度及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根据学校教师的整体发展现状、个性化专业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教师分层培养机制。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分层培养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梯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目标任务
坚持以德为先,遵循“分层培养、层级递进”的原则,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构建层次分明、标准明确、梯队成长的教师分层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开放的教师梯队建设模式。
二、分层标准
综合考虑教龄、业务水平、教师个性等因素,将全校教师分成四个梯队:德馨朴雅教师、硕学朴雅教师、春风朴雅教师、新竹朴雅教师。
1.德馨朴雅教师
源于《尚书》“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该梯队教师的标准是:能站在全球教育的历史潮头看问题,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功底,教学业务过硬,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教科研能力强,主持或参与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并获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热心青年教师培养,有培训、指导其他教师的能力;荣获省级讲课一等奖或以上者;具有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之一者;具有高级或以上教师职称。
2.硕学朴雅教师
源于《明史·儒林传序》“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网罗硕学。”该梯队教师的标准是:有良好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业务功底、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主持或参与过市级或以上科研课题;荣获市级讲课一等奖或以上者;具有沂蒙名师、临沂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之一者;具有一级或以上教师职称。
3.春风朴雅教师
源于杨万里的“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该梯队教师的标准是:教龄在3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有较扎实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学校与各级部门举办的教学教研活动。
4.新竹朴雅教师
源于郑板桥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该梯队教师的标准是:教龄不超过3年的青年教师;新调任教某学科的教师。该梯队是年轻教师走向未来更高梯队的必由之路。
三、培养目标
1.德馨朴雅教师
以提升该梯队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与风格为重点,使德馨朴雅教师在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成为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具有教育情怀的专家型教师,进而实现“以名师促名校”的学校发展目标。
2.硕学朴雅教师
以提高该梯队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与课堂教学水平为目标,逐渐成长为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铸就朴雅教师的“匠心品质”。 经过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可升级为德馨朴雅教师。
3.春风朴雅教师
以夯实该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造就一大批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具有发展潜力的朴雅教师。经过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可升级为硕学朴雅教师。
4.新竹朴雅教师
以帮助、引领新教师对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较为到位的认识、快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目标,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善于学习、勤于研究的学习型队伍。经过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可升级为春风朴雅教师。
四、培养途径
1.德馨朴雅教师
积极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临沂市普通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精神,为其设立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成果凝练为重点,搭建交流研究平台,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助推该梯队教师向齐鲁教育家迈进。
2.硕学朴雅教师
一方面,加入名师工作室,接受德馨朴雅教师的引领、培养;一方面,教学相长,担任青蓝工程中青年教师的师傅;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提供各种机会,如参加各级讲课比赛、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优先外出培训学习等,全面提升该梯队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春风朴雅教师
通过理论业务培训、课堂教学研究、学习共同体建设、个人自我研修等方式,经过学校培养、锻炼,不断夯实业务水平。
4.新竹朴雅教师
实施青蓝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选配一名硕学朴雅教师作师傅,从师德、教学常规、业务理论、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引领、帮扶,促使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五、培养措施
从“读、写、讲、研、听、其他”六个方面,制定详细的培养措施,有效确保分层培养的实效性、可操作性。
|
读 |
写 |
讲 |
研 |
听 |
其他 |
德馨 朴雅教师 |
每学年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著,研究两位名家的课堂教学艺术。 |
每学年至少发表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
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讲座、执教多节公开课。 |
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凝练教学成果。 |
每学期至少听40节课,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评课。 |
1.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2.优先外出培训学习。 |
硕学 朴雅教师 |
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研究一位名家的课堂教学艺术。 |
每学期至少撰写2篇教学论文或案例、20篇读书笔记及教学反思。 |
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讲座或经验介绍、上一节公开课。 |
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 |
每学期至少听30节课,并作出评课。 |
1.加入名师工作室;2.参与青蓝工程;3.优先外出学习。 |
春风 朴雅教师 |
每学年至少研究一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阅读学校推荐书目。 |
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论文或案例、20篇读书笔记及教学反思。 |
每学期至少举行一节校级或教研组内的公开课。 |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
每学期至少听20课,积极参加评课活动。 |
1.加强自我研修;2.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 |
新竹 朴雅教师 |
每学年至少学习一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阅读学校推荐书目。 |
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20篇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 |
每月上一节研究课,接受师傅的指导。 |
不断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法。 |
每学期至少听40节课,积极参加评课活动。 |
参与青蓝工程。 |
六、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教师分层培养领导小组,教务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各相关科室分工协作。
组 长:陈雪峰
副 组 长:孙艳霞 刘涛
成 员:姜荣环 朱艳玲 李乐旋 郑玲玲 耿冬灵
张丽梅 田相毅 李 蒙 宋晓庆 王 冲
2.实行动态管理
采取动态管理方式,依据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加强过程监控与评价,对于优秀教师,进行转队认定;对于不符合所属梯队基本条件的教师,作退出处理,待符合基本条件后,再重新对照标准认定相应梯队。
3.建立成长档案
分层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内容包含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过程材料、荣誉展示等,版块分为“我眼中的自己”“别人眼中的我”“难忘的教学故事”“精彩的教学设计”“文房雅趣”“我的教育足迹”“我想对你说”“让我们携手一路同行(青蓝工程)”“教学生涯中的幸福故事”等。
4.考核结果运用
分层培养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优树先、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