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养正铸学校品牌 立德树人创精品科研
——临沂朴园小学2013科研工作总结及2014工作思路
2013年,我校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上级教科研机构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以“抱朴养正铸学校品牌,立德树人创精品科研”为发展思路,使我校教科研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研兴校百花齐放
2013年下半年我校课题研究共有16项(含市级8项、省级6项、十二五立项课题2项),暑期进行的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实用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已经立项。孙艳霞的省级课题《小学语能训练策略研究》并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其论文《我的实用语文观》获得临沂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级课题《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小学语文个性阅读策略研究》、三项市课题已经上交结题材料。我校公绪兰老师被评为市教科研能手。教师撰写的教科研论文,一篇被发表在《山东教育》,两篇被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10多位教师的论文荣获省百佳论文一等奖。学校评为市教科研示范学校。
二、教师教科研热情高涨
学校关注青年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为确保教学科研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工作中,陈雪峰校长亲自开动员会,鼓励青年老师借助课题的研究,争做科研型教师,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编写校本教材,激发科研热情,点燃教育情怀,9月份编写完成《朴园小学硬笔书法教程》、《朴园小学毛笔书法教程》、《朴园陶笛演奏课程》、《多彩绳跳》,随着“实用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教学实践的开展,我们初步完成了龙头学科带动下的朴园小学“实用语文”校本课程系列——《七彩童话课程》、《快乐读写课程》、《语能训练课程》。9月份参加了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校本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中,我校上报九项课程资源,有七项荣获一等奖,两项荣获二等奖,其中七项被推往省里参加省优质课程资源评选。
三、科研活动异彩纷呈
1.实用致用的“双线研讨”活动
上半年,我们推出了“问题化的研讨”,把“教研当科研”来做,把“问题当作课题”完成。走“问题式教研”和“微课题科研”的“双线同研”之路,并在规范和实用上做文章,单周“研讨面对面”为集中研讨,双周“交流我在线”,利用“办公平台上” 的校内论坛栏目,进行在线分散研讨。双线研讨把课堂诊断、校本培训融入课题研究,微观找问题、放大做科研,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专家引领式校本培训活动
学校积极为老师铺路搭桥,把名家名师“请进来”,让教师们“走出去”,充分利用好每次市教科中心的组织的视导和专家讲座,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机会。12月4日,我校邀请市教科研中心科研科的丁敏科长、朱成广科长、梁士国老师就我们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层面进行了指导工作,同全体管理人员一起,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等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最后形成共识:朴园未来的发展要致力于“朴雅教育”、“朴文化”传承和打造,即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抱朴养正,立德树人”。
以本次论坛为切入点,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思路、办学理念、课程开发、依据学校实际,找准了学校改革突破口,成立了学校特色课题研究小组 ,撰写了实施方案,做到了 “绿色教育”到“抱朴养正,立德树人”的成功转型。
12月21日,我校管理团队一行在济南参加了教学团队培训班结业答辩,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担任答辩组长,全程听取了我校的“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对我们学校发展“朴文化”的研究、朴雅课程的构建思路给予很高评价。12月24—27日,省教育厅在潍坊举行齐鲁名师名校长论坛,陈雪峰、孙艳霞参加论坛,全面介绍学校“抱朴养正,立德树人”价值观和“实用语文”课题实验的做法,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3 .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色活动
教科室鼓励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教师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先后开展了 “朴树下教科研论文评比”, “校园博客评比”,“我的教育故事”, “同读一本书”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所有的竞赛活动都有成绩记录,活动按5%比例纳入教学成绩考核。
4.丰富多彩的“朴雅课堂”的展示活动
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通过“示范课”、“展示课”、“研究课”、“提升课”等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全体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继续通过微镜头——“朴园有我”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面对摄像机来谈过去半年自己的成长,憧憬未来自己的梦想,并在全体教职工会上进行播放,激励老师们不断成长。
四、龙头课题引领学校发展
1.以全面改革“语文课堂特色教学”为抓手,以全力促进“语文特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对《实用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达到让学生真正将语文学习中的所得“用于阅读、用于积累、用于表达,用于立人”的目的,构建起一套相对科学的实用语文教学策略,开发了与实用语文相关的课程资源,形成一系列实用语文校本教材,历练了实验老师的教材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素养。
2、在“抱朴养正、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定“朴文化”的营造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来建设、特色课题来研究,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的研究,并形成学校发展思路,在继承中寻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五、朴雅教师共同体打造一流科研队伍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上,本着自主、包容、互助的原则,成立不同层面上的“教师合作共同体”,通过教学教研、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读书成长来实现“合作双赢”。立足“朴”,着眼“雅”,让老师们通过共同体的组合形式,在一种学习、研究、创新的气氛中,让自己变得高雅。
1.成立“骨干带青年”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超越学校内部的局限,帮助青年教师校外找到伙伴,给青年老师们寻求全国、全省的、全市内的导师。
2.成立“个性互补式”的课程开发共同体
利用专业及特长的不同,将老师们进行优化组合,挖掘他们在不同学科及专业领域内在潜力,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3.成立“创新创特式”的实验研究共同体
将具有相同教学研究方向的教师优化组合在一起。比如:可以以自己研究方向来命名的伙伴共同体,科研课题相同的,对某个问题及特长方面感兴趣的,都要可以来进行,而不是以学校的命令式的行为来进行的。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合作研究,鼓励老师们创新自己的课堂,创出自己的特色。
4.成立“交流互动式”的读书成长共同体
学校每月确立不同的读书主题,老师们自主选择组成读书交流共同体,成立自已命名自主的更大的读书俱乐部,让老师们自己来进行。如:红楼梦读书俱乐部、老舍读书俱乐部等。通过读教育专著、文学专著、古典诗词、名师实录、期刊杂文等,寻求理论依据,思想支撑,行动的方向,通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等形式来进行交流、碰撞,丰厚思想底蕴,明确实践思路。
5.成立“专家引领式”的专业提升共同体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邀请专家报告会、收看专家视频等有成效的学习、成长方式来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六、教科研管理规范有序
1.“共赢式”团队管理
下沉科研重心到课题组,增强科研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以“共同体的自我管理与进步”促课题管理的精致化进程,学校通过对个课题组进行考核量化记分,评选出了“星级课题”,并将考核成绩按一定比重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成绩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嬴。
2.“执行式”责任管理
为提升全体教职员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对课题研究执行力,学校要求课题组各项工作做到“第一时间接受、规定时间完成”,把研究当成责任,把责任落实在执行中。同时,学校设立“个人履责信用积分卡”,对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情况实行“积分换机会”,对积分高的老师优先提供评优机会,外出学习机会,展示交流机会。
3.“创新式”文化管理
引领师生深悟“朴”字的深刻内涵,人人争做具有“人品善正,学养博厚,气质高雅,言行谦和”品质的人。文化管理从底线做起,为教师的专业水平设置底线,制定“朴雅教师”评价标准,让每个教师有目标、有追求,把“每天一点超越”作为行为的底线,把“做更好的自己”作为最终的追求。
2014年工作思路
学校将以“精致管理的实施”与“朴雅文化的营造”为切入点,以“抱朴养正铸学校品牌,立德树人创精品科研”为落脚点,在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正视自身不足,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在新的一年的新飞跃。主要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朴文华”的研究开发
2014年上半年,学校将着力进行学校重点课题《朴文化研究》的内涵发展,挖掘学校发展“朴”的因素:
1.明确“朴”文化四大依据一是文化传承,二是地域特质,三是现实需要,四是学校因缘。
2.赋予其“朴正、朴雅、朴厚、朴和”的四层内涵,分别指向“人品善正,学养博厚,气质高雅,言行谦和”育人目标。
3.落实“朴文化”实施途径,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朴文化”,形成“绿色朴园”的精神文化,“园中有园”的环境文化,“园中有乐”的班级文化,“乐在园中”的行为文化等四大系列,实现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目标。
二、“朴雅课程文化”的科学规划
继续进行课程开发,构建“朴雅课程”体系,科学规划课程的架构,将学校的科研活动与课程进行有效地嫁接与融合,让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针对“朴文化”所指向的育人目标,围绕“正、厚、雅、和”四个方面来规划新的校本课程体系。
1.朴正课程——指向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先成为“善人”,开发《日行一善》、《榜样的力量》等课程。
2.朴厚课程——指向培养学生厚实的学养,让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成为“才人”,用好并开发适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国学经典》课程,继承完善学校前期开发的《朴园硬笔、软笔书法课程》和《实用语文系列课程》等课程。
3.朴雅课程——指向学生的气质涵养的形成,让学生成为具体有良好艺术修养的“雅人”,落实国家艺术2+1项目,开发《经典艺术》课程,继续完善学校《陶笛演奏课程》和各类《朴雅社团活动》课程,结合音乐、体育、美术课的教学,从琴、棋、书、画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特质。
4.朴和课程——指向学生的行为规范,一举一动,让学生成为彬彬有礼,言行得体,处事谦和的贤人。开发《礼仪课程》,《社交课程》等行为教育课程和《校园五节日》、《快乐星期三》、《朴雅四平台》等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步。同时本着回归自然的教育,由“绿色教育“回到”生态教育“感恩生命,亲近自然”,开展游玩课程和自然种植等活动。
三、课程资源的探索优化
1.深入推进“实用语文”教学改革,探索“朴雅语文”的教学框架,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以此辐射至其他学科,开展有专业含量的课堂改革,打造“朴雅课堂”。
2.继续进行“朴雅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优化教师共同体建设,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提升”团队共赢式的教师成长目标,通过活动评价来促进共同体的发展,使给师生搭好各个层面的展示平台,尽显人品善正,学养博厚,气质高雅,言行谦和的“朴园人”形象;让更多的学科带头人,教科研能手、教学新秀、名师脱颖而出。
四、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的绿色监控
将启动五个“一”的活动,全面促进课题研究的有序运行,学期初制订出一份课题研究计划; 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及时汇报;每月填好“课题研究月报表”,及时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一节实验课,并进行自我评价; 期末写好一份课题阶段性总结及相关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教科室继续组织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课题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实施、有过程、有材料。及时反馈与评估,并作为教师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在科研工作上,我们将不断创新发展,抹亮“朴文化”底色,让其成为学校独具一格的“名片”,与众不同的品牌,促进素质教育在学校的的全面实施!
201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