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朴园小学
中文域名:临沂朴园小学.公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家校同行>>家校携手>>正文

临沂朴园小学2023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2023-06-04


       

 

    为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根据《临沂市教育局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举办2023年临沂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临沂朴园小学开展2023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强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一、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迅速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摸排,完善“一生一档”,落实“一生一策”,对问题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下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心理情况。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二、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学期“小祝福”、“爱的小抱抱”、班级“小团建”心理“小管家”安全“小科普”等活动,敏锐感知、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指导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2.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普及心理科普常识,帮孩子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及生活。

3.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家长会。在全校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心心相印  守护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线上家长会,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如何识别学生的过激行为、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特别是对手机、作业等学生较为敏感的事项如何处置,合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守住孩子的生命安全,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4.倾心谈话、聆听。定期与学生促膝谈心,进一步了解目标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面对学生的不适应和心理困惑,老师耐心倾听目标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多说,合理的宣泄情绪,理清头绪,更认清自己。        

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举办主题讲座、网络微课、心龙、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绘画比赛等活动,着力培养学 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针对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

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

学校从教育与干预两大方面持续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二是特殊群体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充分融合,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帮扶。

四、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在严格落实开齐开 上好体育课刚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特殊群体,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重点关注五大心理安全对象:一是心理高危学生。包括患有心理疾病或有自我伤害等学生;二是明显性格偏差的学生。包括过度内向、过度冲动等情感行为表现的;三是明显亲子关系不良的学生;四是持续间歇或长期未到校学生;五是发出心理危机预警信号的学生。包括谈论过伤害、情绪行为突变等学生。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

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师生,并联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区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向师生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掌握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师生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学生,学校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加强家校合作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例如,建立家长学校和学校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畅通、及时、便利的家校互动渠道,完善家校互动的渠道和支持系统;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家校沟通技巧,带动家校良性互动。

学校设立“校长热线”“管理人员热线”,面向家长公布学校各科室及负责人联络电话。同时指导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及时向家长通报教育教学安排,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定期开展线上家长学校活动,就困扰家长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能力,如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等,提高家长科学育儿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缓解家庭矛盾,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文/姜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