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暑假—亲子周记系列
临沂朴园小学 四.2班杨舒婷家长王蕾
2012年8月17日
如果不是女儿暑假作业中的此项任务——“感恩亲情”家长篇,我很难有机会用笔来诉说自己的感恩情怀。转眼间,离开校园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所从事的职业也与文笔无关,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恩亲情只是付诸于日常的行动之中,如今要让这种情感流淌于笔尖之下,一时间真的不知该从何下笔,真的惭愧……
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人们都会记得,我们那时的童年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我们家生活在农村,和所有的农村人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时候,馒头并不是大多数家庭中的家常便饭,只有过节或是收割新麦子时才可以享受到,煎饼才是最普通的家常饭,而煎饼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用机器加工的,而是先用石磨把麦子、玉米等原料磨成糊状,再用手工烙成。每一次,父亲、母亲都是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推碾子拉磨。磨满一大盆糊,天才刚蒙蒙亮。父亲便点燃一只烟,又扛起锄头下地了。母亲就像一位魔术师,将刚磨好的面糊在鏊子上变成薄如纸张、圆如锅盖的煎饼。烙完煎饼,母亲又忙着烧稀饭、炒菜。菜无非是自家种的一些南瓜、茄子、豆角一类的,还有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菜。菜很普通,可是这些菜经过母亲的炒制,再加上新烙的煎饼,吃到嘴里总是那么解馋,清苦的岁月里,我总能品味到丝丝的甜蜜。现在每次回想起来,母亲的身影早已朦胧在在煎饼灶前的烟雾缭绕中,模糊在我感恩的泪水里,铭刻在历久弥新的记忆深处……
农村的生活是辛苦而忙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春种秋收,夏播秋耕,一年四季忙忙碌碌。父母是勤劳的,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平时上学的时候,从来不舍得让我们下地干活。母亲不识字,她不会给我们讲什么大道理,她只是每天都辛苦的劳作着,供我们姐弟俩上学。记得有一年的暑假,正值酷暑,我和母亲一起去玉米地里除草,天可真热,像一个大大的蒸笼,笼罩着大地。高高的玉米秸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田间,一丝丝的风也没有,汗水在身上肆意的流淌,有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抬头看看母亲,她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将我远远的甩在后边。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那时的我,才真正明白了父亲、母亲是用他们的血汗浇灌着我们姐弟俩的生活,用他们默默无闻的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岁月蹉跎中,父母都已满头银发,步履蹒跚……
白云奉献给了蓝天,于是蓝天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晴空万里给予人们。绿叶奉献给大树,于是大树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它便把一片片绿荫撒向大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又能为我们的父母做些什么呢?
孩子们,为拖着疲惫的双脚回家的双亲倒杯水,锤捶背,帮母亲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的学习……这在父母眼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了!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父母大多都已步入老年,直到现在,他们依然还在帮我们照看家,照看孩子,照顾着我们的生活。他们一生都在为我们操劳,并且无怨无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何等让人心酸的遗憾。所以,把握当下,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用我们的爱让他们尽享天伦!
让我们一起感恩父母、感恩亲情!